首页 | 学院简介 | 组织机构 | 党建工作 | 教育培训 | 办学条件 | 规章制度 | 下载专区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红色基因>>正文
清明祭英烈——《林基路的故事》节选 “要铲除人间的不平”
2019-04-05 08:16  

民众夜校教室的灯又亮了。透过窗口,可以看到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讲台讲课。他穿着一身斜纹布的学生服。消瘦的身材,椭圆的脸庞,一对明亮的眼睛透射出一种聪慧、热情的神采。这就是一九四三年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杀害的革命先烈林基路同志。他原名叫林为梁,当时正在故乡广东省台州县中学读书,还兼任民众夜校的义务教员。此刻,他正在夜校上课。坐在教室里的是一些穷苦工人、店员以及他们的子弟。林为梁从讲桌上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朝下课文中的一段:

      “富人赏月,

甜瓜香果,

佳肴美酒;

穷人赏月,

番薯芋头,

满腹悲愁。”

这篇课文题目叫《中秋节》,是林为梁亲自为夜校编写的语文教材,他板书以后,回过头来,瞅瞅这些因家道贫寒在少年时期未能进校求学的工人、店员,以及他们的那些因无钱读书而失学的穷苦子弟们,然后,用他那浓重的台山家乡口音,把课文朗读了一遍,他仿佛不是在朗读课文,而是在演讲,在用他那并不十分丰富的生活阅历,讲述着人间的不平。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林为梁一九一六年四月十五日诞生于广东省台山县都斛大岗村。一九一九年,在他还是幼年时,震撼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两年以后,当他刚进大岗村的达人小学念书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五四运动和党的诞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象沉沉暗夜里,点燃了一支火炬。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猛烈的冲击着旧时代的根基。革命的浪潮也波及了台山这个坐落在珠江三角洲上的不知名的小县。马克思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正通过各个不同的渠道渗透进来,台山县万马齐暗的沉闷局面被打破了,就在这个激烈斗争的年代里,林为梁跨进了社会的大门。

林为梁从小生活在一个家道颇为殷实的士绅之家。但由于他童年时代常于贫苦农家子弟接触,所以,在他身上没有那种富户财门纨绔子弟们的娇柔、浮躁习气。一九八二年秋天,他考入了台山县私立任远中学。而童年时期曾与他在一起游玩的许多小伙伴,却大多因家境贫寒,无力上学,有的跟随爹爹在农村打短工糊口,有的到镇上茶厂去当童工,有的被送进县城的小竹房去当学徒……社会为什么这样贫富不均?社会为什么这样不平啊……少年的林为梁还无法解释这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但严峻的现实却培育了他嫉富爱贫的强烈的正义感。

一次,台山县举办学生成绩展览会。勤奋好学的林维良由于学业成绩优异,引起了全城教育界的重视,人们纷纷称赞:“林律师的二公子才华超群。”但是,林为梁在参观中却一直郁郁寡言。参观完毕,他写了一篇题为《当前教育的动向》的文章,登在学校的校刊上。文中写道:“我们应该——而且必要粉碎那学校中的穷人免进的虎头牌。我们应该号召一般大众在我们的四周,把大众拉进学校来——而且自己投进大众的集群中去。”

为了使那些被排挤在学校大门之外的穷苦店员、工人及其子弟有机会学习文化,林为梁在几位进步教师的帮助下,组织同学出外宣传,争取社会进步力量的支持,终于办起了一所简易民众夜校,招收了一批穷苦店员、工人以及他们的子弟来上学,它为夜校亲自编选教材,亲自上课,甚至还用自己的零用钱为夜校学员购买纸墨文具,学员们感动的说:“小林先生最能体贴我们。”

今天,当林为梁面对这些穷苦的夜校学员朗读《中秋节》这篇课文时,她眼前不断闪现出那些酒足饭饱、无所事事的肥胖的身躯,也不断的闪现出那些正是上学的年龄,但却不得不过早的去出卖自己劳力的半饥半饱的小童工的面容。他怎么能抑制住心头的愤恨呢?它正以课堂为讲坛大声疾呼:一定要铲除这人间的不平!

讲读之后,林威良在黑板上为学生做了国语注音,然后,做了词语解释。最后,又带领大家做朗读练习。

下课了,学员们却迟迟不愿离去。他们围坐在小林先生身边,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中秋节》这篇课文编得好,写出了工人、店员心中的苦!”有的讲:“小林先生今天的课讲得好,说出了咱穷人心里的话!”还有的贫苦学员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着这个社会的种种不平。

林为梁仔细地听着学员们的议论,仔细地回味着学员们真切的讲述。对照他所读过的鲁迅先生的著作和一位从日本归来的教师向他推荐的《怎样研究新兴的社会科学》,《唯物史观的基础》等进步读物,他深深感到,面临的社会就像一个黑暗的牢笼,必须用斗争去砸碎这个牢笼,他决心投身于这个伟大的斗争!

本文选自谢刚编的《林基路的故事》一书,19794月印刷。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欧洲杯正规下单平台(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 

 

Baidu
sogou